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很多年来,银行业一直背负着实体经济剥削者的恶名,“A股上市公司一半的利润让银行拿走了”,“实体很困难、银行却很赚钱”,“银行身上流着不道德的血液”等等,成为大众对银行诟病的重要话题。

这背后暴露的核心是:银行业太赚钱了,动辄千亿的利润。

但问题的核心是,判断一家企业赚不赚钱,要看其绝对的利润数额,更要看其利润率,也就是毛利率和净利率。

比如,茅台酒的毛利达到90%、净利达到50%以上,这就是太能赚钱了;分众传媒的净利润达到70%,这就是太赚钱了;电影院爆米花的毛利率可能99%,这更是暴利?

银行的毛利率有多少呢?我没有细看这个数据。但我们认为,由于利差是大多数中国银行业赚取利润的主要手段,所以我们可以把利差当成毛利率来看。

大多数中国银行的利差大概在1.5%左右。银行的揽储成本有多少呢?大概2.5%左右吧,再加上营业成本、员工成本、不良拨备等各种成本叠加,3%的揽储成本肯定是有的。这么简单计算,最多不超过50%的毛利率。

这样的毛利率,也就中上等水平吧,谈不上有多高。

只是由于银行加了8倍的杠杆,让人感觉利润很高罢了。

从股东的角度看,由于银行承载的太多的基础服务功能,这几年银行不断的给社会大众让利。比如免收小额账户管理费、行动不便老人上门服务、老上边穷地区网点建设、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优惠、民营企业贷款最低占比,等等。

这些服务本不应银行免费承担,本应由政府补贴鼓励银行开展,但现在变成了银行主动免费开展。

这么来看,银行身上的道德血液不是太少、而是太多了,已经开始偏离企业的性质。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宁致远

宁致远

8篇文章 4年前更新

港漂一枚,中环民工,股市韭菜。喜欢从长期持有的视角观察上市公司。曾在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总行、分行、证券子公司多事多个岗位,对银行、券商有较为深入的实践和理论分析,微信公众号“王雅媛港股圈”“阿尔法工厂”约稿作者,开设有雪球同名ID:wxdshida 、微信公众号:香江瀚岳。

文章
  • 个人分类
全部文章 8篇